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根茎类 > 土茯苓
编号:235779
土茯苓
http://www.100md.com 葫芦网中草药专业资讯网
     [别名]

    鲎壳刺(台湾)、冷饭团、红土苓、山猪粪、毛尾薯、山遗粮、山奇良。

    [来源]

    为百合科菝契属植物土茯苓(光叶菝契) Smilax glabra Roxb.的块根状根状茎。

    [形态特征]

    多年生攀援灌木,茎无刺。根状茎横生于土中,细长,生多数须根,每隔一段间距生一肥厚的块状结节,块根状根状茎长5~15cm,直径2~5cm,深入土中可达1公尺余,质颇坚实,外皮坚硬,褐色、凹凸不平,内面肉质粉性,黄白色,密布淡红色小点。单叶互生,革质,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5~12cm,宽1~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或楔形,全缘,表面绿色,下面有白粉,主脉3条显著,细脉网状;叶柄长1~2cm,托叶变为2条卷须。7~8月间开小白花,花单性,雌雄异株,为腋生伞形花序,花序梗极短,长1~3mm,小花梗纤细,长1~1.7cm,基部有多枚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。花被裂片6,二轮;雄蕊6,花丝较花药短;子房上位,3室,柱头3,稍反曲。浆果球形,熟时紫红色,外被白粉。

    [生境分布]

    生于山坡林下、路旁丛林及山谷向阳处。

    [栽培要点]

    喜温暖环境,耐干旱和荫蔽。宜选砂质坡土或粘壤土栽种。种子繁殖。

    [采集加工]

    全年可采挖,洗净浸漂,切片晒干或放开水中煮数分钟后,切片晒干。

    [化学成分]

    土茯苓含落新妇苷、异黄杞苷(isoengeletin)、琥珀酸、胡萝卜苷、β-谷甾醇及鞣质、树脂、淀粉等。又据报导,土茯苓尚含有生物硷、微量挥发油、六碳糖类、油酸及亚油酸等。

    [药理作用]

    1. 土茯苓所含的甾体皂式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,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。

    2. 土茯苓对棉酚毒性有拮抗作用,而对棉酚的抑精作用无明显影响。3.对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
    [性味功能]

    甘、淡,平。清热解毒,利湿。

    [主治]

    钩端螺旋体病,梅毒,风湿关节痛,痈疖肿毒,湿疹,皮炎,汞粉、银朱慢性中毒。

    [用法用量]

    用量15~100克。

    [附方]

    1. 预防钩端螺旋体病:

    土茯苓、鱼腥草、夏枯草、海金沙、车前草、大青、贯众、马兰各9克。流行季节,每天1剂,煎水当茶饮。

    2. 钩端螺旋体病:

    土茯苓60克、甘草9克,水煎服,每日1剂。病情较重而体质较好者,土茯苓可加至150克。若高热、症重者可适当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。

    3. 慢性期布鲁氏菌病:

    土茯苓30克,防风3克,木瓜、没药、当归各9克,金银花12克。水煎,早晚各服1次,每日1剂。10天为一个疗程。隔5~7天继服第二个疗程。

    [附注]

    [参考资料]

    1.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, 百拇医药